2013年8月24日 星期六

再長大一次

有人說,擁有了家庭人生才會圓滿。
這句話個人是非常認同的。

隨著兒子一年一年的長大,
在他身上居然逐漸浮現出一些熟悉的特質,
每次的覺察,都讓我十分的感慨。

兒子有柔軟、熱情的心,但同時也靦腆、慢熱。
當他遇到一些場面或是問題、不知怎麼處理時,
常會採用忽略法-"裝作沒看(聽)到"來自處;
有時也會使用逃避法-"我不會"來回應。
先天及後天都有影響吧,我想。
性格及情境影響他、使他採取了這個策略,
藉著鈍化外在反應來保護自己較為敏感的內在。

據幼稚園老師說,
犯錯時問他為什麼那麼做,
他只是紅著眼眶,一句話都不吭。
他是個心思細膩的孩子,
也許就因為如此,
更害怕犯錯、擔心被質疑─
即使那只是我們小時候都出現過的,
無法壓抑的小小探險與調皮。

這時若主動的對他說些親暱的話語、做親暱的動作,
和他一起瘋、一起冒險;
或是說出與他相似的經歷與自己的應對方法─
當我開始這樣做,他開始願意說出心裡的話。

常常在思考,要怎麼引導他更坦率的表達自我?
要怎麼解除他過多的罪惡感與自我防衛?
可笑的是,自己也是個不坦率的人。

幸好有他,讓我能更深入的檢視、省思自我,
驅使我慢慢修正自己對他的態度─
我對自己曾強硬的逼他對大人"有禮貌"的說
"OO媽媽再見"感到十分惶恐(僵持在那裡,不說就不要回家)...

我跳過了孩子的主觀感受,
憑藉著傳統式威權,
想快速的形塑出自己滿意的外在行為。
而這樣的做法只是更壓抑他的感受...
使他更害怕這麼做。
原來我正用著自己小時候最害怕及恐懼的方式,
逼迫著自己的孩子往反方向走。

一直向前走、都忘了回頭檢視,
那條在時間長河裡即將風化了的足跡。
兒子的存在幫助了我,
就好像看著自己...又長大了一次。

然後生出矛盾:
怕他犯下跟我一樣的錯、
衍生出跟我一樣的缺陷;
希望他能彌補自己曾經的遺憾。
沒錯,這種心情,就跟全天下的父母一樣。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比自己活得更好,
擁有更好的人生。
這個「更好」的定義及「如何更好」的方法,
真的好難。

也許我還在長大,
跟我兒子一起。

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教室整理及布置(二)

上次把外觀的部分處理得差不多了,
接下來開始處理到與教學情境相關的部分。

首要就是座位安排。
上屆嘗試過「學習共同體」式的ㄇ字型坐法,
感覺真的是一種兼顧排坐及小組的好方式。

考量到現實空間非常有限,
為了使發育期的孩子擁有最舒服的環境,
最後決定先採取「排中有組」的排法。
若要改變成其他坐法,
先等孩子的規範及態度上軌道再說嘍。
 
若要沿磨石子地板上現成的線條來排座位,
對高年級的孩子來說也實在太擁擠了些。
用尺測量並計算了一下,
決定將座位設定成5行6列。
這樣不但可以擁有較寬闊的走道,
也保留住右側的圖書+作業區及左側的空間。

用上次剩下的壓克力顏料在地板上做出標記,
方便打掃時將桌子排列整齊。





 
偷學老ㄙㄨ的部落格設立了值日生桌,
當天值日生到校後就得來這坐。
桌上再給它貼張值日生工作清單,
這樣老師應該就不用成天碎唸啦...=3=





















左側空間中有值日生桌、後有餐檯,
前面還設了張多功能長桌。
除了讓孩子們下棋、玩些桌面遊戲外,
也能也能讓他們或坐或站的聊聊天、討論功課。
















兩側牆面用白膠貼上了0.8cm厚的軟木片,
方便直接用大頭釘將文件別上。
預計公布些重要資料、精選文章,
也可展示孩子的優良造句or短文。
下方是漱口杯(牙膏牙刷)架。












教具室有一面放了好幾年的全身鏡(含時鐘),
搬回教室後發現鐘已經壞了,
電池液也早已鏽蝕了裡面的零件。
上網買了個一百多元的機芯,
換了以後又可以用了^^
後門旁的牆壁空間剛好夠將它懸掛上去。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鏡子的功用不僅止於此。
檢視自己的身心是否已備妥、
是否勇於面對鏡中的自我,
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教室外就有一個洗手台,
是兩個班級共用的~
以往孩子洗餐具後,
菜瓜布、沙拉脫總是隨意往檯面上一擺,
混雜著幾條抹布,摀修誇胎哥。

裝上小北百貨購入的網格後,
以後想掛啥就方便多啦。
也弄了個小架子放菜瓜布。

















擦拭公共區域的抹布放哪裡也有點傷腦筋。
這個鐵架25元、有十個掛勾,
隱身於門板後也不會覺得醜。

















黑板下的空間仍舊照上次的模式,
用膠帶貼上兩張全開壁報紙給孩子創作(上次科學嘉年華剩了幾張);
中間和兩側空間...到時再用孩子們的活動相片妝點好了。

















用了兩年的籤該淘汰了,
重做一批吧。























黑板左右的班級經營欄位照舊。























厚紙盒丟了可惜,
弄成個失物招領盒好了...
希望能避免自己的筆筒和文具盒氾濫,
並提高認領率。

















雖然離圖書館蠻近的、
雖然班上已有專用圖書區,
但總希望能更充實一些,
推動起閱讀應該更方便吧。
同利書坊尋寶,
一下午就有不少收穫。
我覺得開學前自己會有很多時間龜在這兒吧...

第一趟搬回的是這些。
專挑自己小時候超愛&受益匪淺的書XD
(ps1.一整套書況超優的絕版漢聲小百科只要480是怎樣!)
(ps2.後來又去搬了一整套30本、東方出版的亞森羅蘋...)


















自己一個隨興的弄著小東東時候,
腦袋其實是處在一種很放鬆的狀態。
總覺得自己平常被進度及各種突發狀況追趕著,
很難有閒情逸致讓腦內啡慢慢的分泌。

說是為了班上的孩子,
其實自己得到的也沒少過。

------------------------------------------------------
延伸閱讀:教室整理及布置(一)
------------------------------------------------------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孩子討厭吃飯,該怎麼辦?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46%的家庭未供應五穀雜糧類飲食。
街上充斥著高油高鹽的垃圾食物,
自己煮時孩子又不愛吃,
吃個飯總是弄到大人小孩氣呼呼的...
該怎麼辦呢?

根據自己的經驗...
以下「十大FUN飯技巧」第一到第十條,通通都很有效!
尤其是【一起吃最好吃】這一點。
現代人工作忙碌,加上「全家人圍著飯桌吃飯」的觀念已逐漸消失
孩子們時常是在大人一聲令下後自己默默進食,
甚至因為上安親班,自己拿錢在外面亂吃。

這是一個什麼都外包的年代,
孩子看似物質條件充裕,
其實在精神生活方面非常貧乏。
什麼是「家庭教育」、什麼是「有家教」?
其實就是這些我們已經忽略的東西。

盡可能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吃飯、聊點開心的事吧!

還有,請家長們千萬注意第四點...
別在餐桌上對孩子碎碎念、問成績及說教,
那真的會非常倒胃口!
大人況且如此,更何況孩子 ^ _^
----------------------------------------------------------------

十大「FUN」飯技巧
 一、【一起吃最好吃
  讓「在家吃飯」成家庭共識,從小養成孩子在餐桌上用餐的習慣,美食親情兼具的餐桌,是最幸福的好滋味!

 二、【多看多聽多試
  帶孩子熟悉各類食物的顏色、形狀,解說營養素對健康的好處,鼓勵孩子試吃、常吃,用愉悅的表情吃給孩子看,讓孩子有樣學樣慢慢愛上食物。

 三、【好看=更好吃
  對孩子而言「外觀」勝於「口味」,悅目餐點會讓孩子愛不釋口,可用模型做車子造型飯糰,再裝飾鮮豔蔬果,飯量少的孩子,還會因一餐可吃完兩、三輛「車子」感到成就非凡!

 四、【好心情好胃口
  別在餐桌上訓話讓吃飯變成壓力,改聊聊趣事,心情開朗食物會變好吃,更增加親子互動;孩子生病時別試新食物,容易與不舒服的感覺劃上等號。

 五、【食物變身秀
  變化烹調方式保持食物新鮮感,訓練孩子的多元口味;將較不討喜的食物如青椒、洋蔥等切碎,或混搭其他食物,可以轉移注意力,提高接受度。

 六、【想像力量大
  吃飯像遊戲有趣,孩子對食物會更熱情!天馬行空編故事,用劇情引導孩子嚐試食物,如請小白兔來家裡吃紅蘿蔔;玩出好食慾,還能啟發創造力。

 七、【參與改變一切
  帶孩子上市場、進廚房,一起洗菜、包水餃,孩子熟悉後會對食物感興趣,更喜歡吃自己做的菜,並懂得珍惜、重視食物。

 八、【明訂遊戲規則
  零食孩子都喜歡,只要「量」和「頻率」適當,偶爾吃也無妨,但記得明定規則,如多久可以吃一次,且吃完正餐才能吃;別把零食當獎勵,連結錯誤的正面印象。

 九、【多鼓勵不強迫
  讓孩子選擇喜歡的健康食物,搭配一兩樣新食物,鼓勵孩子嚐試,自己決定吃多少、剩多少;偶爾胃口缺缺別緊張,一兩樣不吃也沒關係,重點是攝取均衡營養,不一定要把盤子清光。

 十、【健康吃快樂動
  先玩再吃,食物會變好吃,活動消耗熱能也容易飢餓促進食慾;可以玩耍、騎車或做伸展操,出汗後喝白開水也有益新陳代謝。

四不原則
1.家中不放零食及不健康的食物
2.不主動提供零食及不健康的食物勿當作獎賞
3.不在孩子面前吃不健康的食物
4.盡量別太常用「禁止」、「不准」等負面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