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調劑

        疲倦就像逐漸煮沸的一鍋湯,滿了就會噴灑溢出、搞得一塌糊塗。持續不斷的努力付出卻得不到成果,再加上緊湊的生活步調和壓力,疲倦感更是直線上升。

        有的人是平底鍋,雖然容易滿但也讓周遭的人小心照顧,使它不會輕易滿出;有的人是深鍋,平時受人忽略,爆發時卻總釀成災難。

        也許我們都應該轉移注意力,找個不一樣的事情投入,偷空調劑一下。平底鍋也好、深鍋也罷,偶爾也該把火源關掉吧。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不老騎士

2007年、台灣的17個老人、平均年齡81歲,決定環島一週,勇敢追夢的故事。

肉體老了不是老了,心老了才是老了。
常常都會想,怎麼才三十出頭,就常常在想自己真的是老了...
怎麼樣找回年輕的自己?好在我回任導師了。
敬佩所有勇敢追夢的人。

不老騎士(上)part1
不老騎士(上)part2
不老騎士(下)part1
不老騎士(下)part2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貧乏

        現代人比過去的人越來越貧乏。看著哀鳳4大賣的新聞,看著路邊低頭玩手機和平板電腦的年輕人;知道班上安親班的人數、父母下班的時間,體認到現代家庭功能的衰退;人類越來越驕傲、越來越重視享受和自我,狂妄的濫用自己的智慧、耗盡大自然這母親的愛,終於自食惡果。我越來越認同孫越的話

「在今天,
我們的房子越來越大,但是家庭越來越小。
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時間卻越來越少。
我們的學位越來越高,常識卻越來越少。
知識越來越多,判斷力卻越來越差。
我們有更多的專家,但是也有更多的問題。
醫葯越來越好,但健康越來越少。
我們花費太多,歡笑太少。
車開得太快,火氣上來也更快。
睡得太晚,閱讀太少,電視看得太多,而且禱告太少。
我們所擁有的資產倍增,但是價值卻遞減。
我們說得太多,但是愛心太少,且謊話連篇。
我們學習如何經營生活,但沒有建造生命。
我們在生命中加增歲月,卻沒有在歲月中增長生命。
我們有越來越高的建築,但是有越來越低的EQ。
有更寬廣的高速公路,但有更狹窄的視野。
我們花費得更多,但擁有的更少。
我們買得更多,但享受得更少。
我們可以登陸月球回來。但是卻無法拜訪對街的鄰居。
我們可以征服外太空。但是卻無法掌控內心世界。
我們可以分裂原子核,但是卻無法挪去心中的偏見。
我們更多書寫,卻更少學習。更多計畫,卻更少成就。
我們學會忙碌,但學不會等候。
我們的收入更高了,但道德更低了。
我們生產更多電腦,掌握更多資訊,複製更多拷貝,但我們的溝通卻更貧乏。
我們的數量提高了,品質卻降低了
這是快速食品充斥卻消化不良的時代。
高大的身軀與低劣的性格並存的時代。
更多休閒卻更少歡樂。
更多食物卻更少營養。
更多雙收入家庭,但更高的離婚率。
更多千萬豪宅,但卻更多破碎的家庭。」

學英文?學中文!

  以教師立場來看,在這個階段讓孩子補英語,不如想辦法讓他學好中文。原因如下:1.中文高階應用能力(溝通、述理、表達、抒情)對他們將來的重要性並不會輸給英文;2.身處中文環境、隨時都能練習,學習效率及投資報酬例將比學習英文高;3.亞洲的經濟已是世界倚靠之重心,相信文化將來也是。

        有多餘的錢的話,買書吧、廣泛閱讀吧,書中可以找到真我。真要補習的話,讓孩子去學習怎樣用文字和語言表達自我吧。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國語數學考試準備要訣

要月考了,張老師在這公布一下國語和數學的考試準備要訣:
【注意!盲目的猛做自修或寫考卷是沒有效率的準備方式!】
國語:
1.讀熟課文,徹底理解課文內涵←最重要!
2.各課生字、解釋請熟練。
3.習作造句、照樣造句、形近字或同音字熟練。

數學:
1.課本各頁挑一題例題(或類題)遮住答案做做看。
2.習作、實力養成中不太熟練或曾有錯誤的題型遮住答案練習。
3.針對特定弱項(例:大角對大邊、何時求公因數or公倍數)中不懂的部分問到懂,並多練習。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推薦書籍─「芬蘭式兒童技能教養法」(班‧傅爾曼,晨星出版社)

大力推薦各位父母看這本書哦~~!

        《兒童技能教養法》是一種教育工具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用來幫助我們的孩子處理各種疑難雜症,比方行為上的問題、壞習慣、恐懼、學習障礙、說話、飲食等,這些與身體機能相關的狀況。善用這個技巧,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用新的技巧克服各種問題

        倘若我們一直將孩子的問題視為精神或情緒上的阻礙,把它們當成一件感到羞恥的事去處理,關起門來自己解決或求助專家,或許會讓我們對自己孩子的問題感到束手無策。我們的孩子更會因此深信自己是有錯的,覺得很多事情是自己無法控制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我們看到的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孩子必須學習與鍛鍊的技巧與能力,我們就能重新找回我們身為父母及教育者的信心,竭盡所能教導我們的孩子瞭解,困難不過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若能有別人的協助或相互扶持,就可以讓人生中的困難得到更好的解決之道。

本書內容共分為兩部:

第一部 「兒童技能」15個步驟
步驟 1 變換問題的技能 →著找出克服問題應當學習什麼技能
步驟 2 決定學習的技能 →經常和孩子交談,相互瞭解該從什麼技能開始學起
步驟 3 尋找學習事物技能的有利點 →讓孩子發現學到技能有什麼好處
步驟 4 替技能命名 →讓孩子取個喜歡的名字

步驟 5 選擇夥伴做英雄 →動物、人物等選個幫助學習技能的英雄
步驟 6 獲得支持 →招募可以支援的人
步驟 7 給予自信 →為了習得技能給予自信
步驟 8 事前計劃慶祝 →事先定下若是學到技能該怎麼慶祝的計劃
步驟 9 明確的技能 →讓孩子說出學到技能後,現在有什麼不同的改變,實際做做看
步驟 10 公開告知孩子正在學的技能 →讓大家知道孩子現在正在學什麼技能
步驟 11 練習技能 →技能該怎麼練習要孩子同意
步驟 12 製作提醒物 →試著問孩子萬一忘記技能,周圍的人該怎麼提醒才好
步驟 13 開慶祝會給予成功的祝福 →卻實習得技能後,舉辦慶祝會,感謝幫助小孩的人們
步驟 14 將技能傳給他人 →促使小孩將自己學到的技能教給其他小孩
步驟 15 決定新的技能 →和孩子一起討論接下來該學什麼技能

第二部 改善「兒童技能」常見的解決方法
個案研討  改善壞習慣 個案研討  抑制攻擊性
個案研討  恢復「失去誰的悲慟」或「深刻的悲傷」
個案研討  克服「恐怖」與「惡夢」
個案研討  消除「行動問題」 個案研討  從儀式開始制約 個案研討  預防虐待
個案研討  治療突發狀況 個案研討  控制癲癇 個案研討  禁止玩火
個案研討  活用「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推薦書籍-「教養大震撼」

轉貼自 黃春生牧師
黃春生牧師

        書局販售關於教育、教養的書很多,當我看到《教養大震撼:關於小孩,你知道的太多都是錯的!》的時候,心裡覺得好大的口氣,它是要來推翻我們許多關於教養的知識嗎?但仔細想想,這二、三十年來親子教養已是社會的顯學,有那麼多書籍報刊都在討論親子教養,為什麼孩子的問題還是一大堆?也因此,好奇的加以翻閱,內容果然是震撼。覺得可以推薦給大家閱讀。

        作者寫作的動機,原來是基於對自己孩子的愛,他們閱讀許多的研究希望從中找到教養孩子的方法與答案。書中介紹,兩位作者波.布朗森(Po Bronson)和愛許麗曾在《時代》雜誌合寫專欄,直到某天,為了要解答「小孩的自信心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才促成這本書的寫作。本書兩位作者一是爸爸,一是教育工作者,他倆在全世界近百位頂尖學者的鼎力協助下完成本書。

        他們原本也以為要多多誇小孩聰明,才能提振孩子的自信心,但讀了一大堆研究報告才知道:誇小孩總明反而會害了他,會減低他的自信,害他沒出息。於是他們整理許多關於教養孩子的謬論,打破自信迷思、打破EQ迷思…幫助我們重新思考教養的問題。過去我們以為「小孩需要多多讚美」、「EQ比IQ重要」,但是作者卻說這些都是誤人子弟。

        書中披露近十年來科學研究成果的一次大總結,記載兒童心理發展領域無數驚奇的發現,含蓋年齡層一到十八歲。章章都是大震撼、大洗腦。內容儘管聳動,卻絕對科學。執筆者又是獲獎無數的知名暢銷作家,文筆絕對易讀、生動。在美國甫出版,就登上《新聞周刊》封面故事,攻佔所有暢榜,席捲所有談話性節目,即連《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 等財經媒體也給予大篇幅推薦。

        舉例來說,過去我們認為肯定、讚美可以加強孩子的自信與被愛的感受,但是本書第一章就震撼的說:讚美、「自尊心很重要」是騙人的。
書中摘要近十年來的研究,發現小孩沒恆心,沒毅力,經不起挫折,可能都是被讚美害的。很多人都以為,誇小孩聰明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哥倫比亞大學就進行過調查,發現高達85%的美國父母都認為,誇小孩聰明很重要。愈來愈多的研究卻顯示,誇小孩聰明可能會適得其反,不止預防不了才華遭到埋沒,搞不好還是小孩才華埋沒的背後原因。

        哥倫比亞大學團隊在研究摘要中寫道:「誇小孩聰明,等於是告訴他,人比人就是在比聰明。為了看起來聰明,就別去冒做錯的險。」這些小五生所做的正是如此:選擇看起來聰明,避開出糗的風險。

        最震撼的結果還在後頭,第二章論到「睡眠」,過去我們相信「一日之計在於晨」,但是研究顯示孩童少睡一鐘頭,他的IQ就會減少七分。睡得越少的孩子,成績表現與智力會越差,甚至體重也跟這有關係──睡得少,孩子更不想動。電視不一定是元兇,瘦的小孩一樣喜歡坐著不動,差別可能是在於他們的睡眠時間不同。

        第三章說到孩子天生就有「族群意識」,小孩天生就會歧視別人,尤其是「非我族類」。人類歧視別人是天生的,不歧視別人才是被教育出來的。也因此,族群平等教育不只是必要的,而且還要趁早。

        第四章論到「說謊」,其導因是來自父母不知不覺予以鼓勵。不管是白色謊言或是為了避免社交尷尬,反正小孩超級會說謊的啦!而且說謊還是聰明的一種表現呢!因為不夠聰明的孩子就無法把謊說得漂亮、圓滑。研究顯示,四歲時約兩小時撒一次謊,六歲時幾乎每小時說謊一次。若是七歲仍在說謊,就會繼續說謊。

        第五章論到「聰明」,許多父母很在意孩子輸在起跑點,但是就算贏在起跑點,也不見得會贏在終點。研究顯示IQ會不斷改變,但是EQ則沒有科學根據。EQ跟成績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跟成功也沒有。越是聰明的小孩,IQ變動幅度越大。小時候外向的小孩學得比較好,長大後的小孩則以沉穩內向的小孩學得比較好,因為他們更深思熟慮。

        第六章談到「兄弟姊妹」的關係,過去我們會論到「老二心態」,但研究顯示關係在弟妹出生前就決定了。研究者認為這是佛洛伊德搞錯了,而莎士比亞的描述才是對的。血緣關係像是牢房把兄弟姐妹變成獄友還永遠不能假釋。但是那些兄姐如果早已經因為有朋友──從與他們的相處中學得社交技巧,那麼對待弟妹的方法就會好一點。兄弟姐妹只有變成朋友關係的時候,關係才會持久地「好」。

        第七章說到「青春期」,過去認為孩子叛逆是因為有了「荷爾蒙風暴」,但是研究顯示根本沒有所謂的荷爾蒙風暴。當孩子的時間排越滿時,孩子越容易感到無聊。而不訂規則的父母是最不了解孩子。管得少的父母,小孩比較會吐實嗎?不會,小孩只是覺得你也不在乎。這與定很多規矩,但自己也從不執行的父母是同類的。父母定最多規矩,管最嚴的,通常親子關係還比較好一點,小孩能瞞的東西也比較少。孩子渴望權威,研究發現青春期的孩子嗆父母,而父母給予規格的回嗆,往往能夠讓孩子有依循秩序。長大後這些孩子與父母親的感情更好。反而,父母事事順應孩子,孩子長大後與父母的關係越冷淡。

        第八章「自制力」,過去認為學業成績比IQ重要,但是研究顯示許多能力不能靠上課去學習,而是要靠遊戲才能增進能力的發展。

        第九章論到「人際關係」,研究發現社會智能最好,也就是別人眼中的高EQ小孩,其實最會欺負同學,因為他們懂得察言觀色。第十章提到「學說話」,寶寶坐著看電視、聽聲音,並不會增強他的語言能力,反而像是只聽到一堆噪音,還會連帶拖累他的語言能力。本書也提到確實有七種方法可以幫助寶寶的語言發展。例如,寶寶學語言是需要看到人,沒有看到對方的臉、表情與嘴唇,聽到的就只是噪音。寶寶學得快不快,差別在於媽媽的反應好不好。寶寶發聲時,媽媽給個愛的抱抱、給予回應,小孩就會更有動力說話!

        總之,這本書帶來許多前所未有的教養大震撼,值得我們再次去深思的。現在教育主張不體罰的管教,但是本書卻提及「挫折的管教」,這讓我想到箴言23:13所說的:「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我將此詮釋為牧羊人「用杖」的方式,為了警惕、導引的目的,責備卻不是污辱,責打卻不傷害。希望父母、老師「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